谷歌掀起翻譯浪潮:人面對技術該何去何從?
谷歌掀起翻譯新浪潮:人面對技術,該何去何從?谷歌于2015年10月30日發(fā)布了網絡機器翻譯系統(tǒng)(GNMT),谷歌稱,憑借先進的技術,該系統(tǒng)將機器翻譯的質量進行了最大的提升。GNMT上線2個多月來,經過了世界各地網友100多種不同語言的測試,大家發(fā)現GNMT的確并不只是一個噱頭,在翻譯速度和精度上確實都有了極大的提升,給用戶帶來了更好的服務,其中英語和法語、英語和西班牙與的互譯質量已經超過了90%,中英的互譯準確率也在80%左右。
然而,在實際的運用中,CNMT仍談不上絕對可靠,經常會出一些人工譯員不會犯的低級錯誤,如經常混淆一些專有名詞,或在處理大篇幅文章時忽略其上下文的聯(lián)系。雖然如此,GNMT仍然讓不少從事翻譯行業(yè)的人敏銳的意識到這一新技術投入應用將對人工翻譯帶來的震撼與沖擊。
雖然科技行業(yè)正在竭盡全力推翻阻礙全球之間相互交流的“巴別塔”。但人工智能的瓶頸也很明顯。較短時間內技術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工翻譯,高難度翻譯工作,如各類學術文獻、文藝作品的筆譯,嚴肅政商會議使用的同聲傳譯或連續(xù)傳譯等,仍對人工翻譯的靈活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有著絕對依賴,這方面是人工智能的短板。在這種場景下,人工翻譯的高度靈活性,準確性和人類特有的理解能力就顯的十分的重要,人工智能在學習人類的表情、收集人類情緒、結合當時場景等方面還是無法超越人類的,目前的發(fā)展還仍然處于嬰兒階段。
另一方面,傳統(tǒng)的專人翻譯,一定要結合新的形式和場景才能更好的發(fā)展下去。這對于擁有語言能力的專人譯員來說有著很大的挑戰(zhàn),如何改變工作形式更好的適應目前的環(huán)境是翻譯從業(yè)者需要關注的問題。
而在碎片化的運用場景上、高靈活度、高附加值的專人翻譯服務就展現出了與人工智翻譯能差異。通過人工翻譯結合互聯(lián)網、將零散的譯員資源進行聚合。通過“人”的屬性解決人工智能無法解決的語言問題正是小尾巴專人翻譯存在的意義。
2898站長資源平臺資訊—動態(tài):http://www.afrimangol.com/news/dong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