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單車重現街頭共享單車要顫抖了嗎?
共享電單車重現街頭共享單車要顫抖了嗎?近日,北京上地地鐵站附近又出現了一批共享電單車,這距離上次小蜜電動單車被禁還不到一個月。
2月14日,“小蜜電動單車”在10號線惠新西街、北土城、健德門、牡丹園等站點附近投放了50輛共享電動單車,交管部門得知情況后緊急約談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要求對方將投放的車輛全部收回。
現在,共享電單車又要重出江湖了嗎?為了弄清真相,我們來到北京的上地地鐵站,實地體驗了一番。
共享電單車如何使用?
果不其然,剛出地鐵口,我們就找到了一輛全身漆成白色、配有紅黑兩色輪胎的“7號電單車”,在一堆花花綠綠的共享自行車中格外顯眼。
也許是顏色不夠用了,這款電單車選擇了優(yōu)雅的白色,輪子是紅色。
這種共享電單車的使用方法與共享單車類似,注冊、交付押金(7號電單車押金為299元),然后掃碼開鎖后即可使用。單電車本身與傳統(tǒng)電動車也十分相似,右手車把向前擰即可加速,車速最快不超過3m/s。
收費上,目前共享電單車主要有按里程計費和按時間計費兩種,如7號電單車是按里程計費,而像“萌小明”、“芒果電單車”則是按時間計費。
停車方式也分為定點停放和隨用隨停兩種,其中,需定點停放的大多是采用了電子圍欄技術的共享電單車,如7號電單車和“享騎出行”。
在續(xù)航能力方面,不少共享電單車開鎖后都會自動提示剩余電量可行駛里程。我們所騎的7號電單車當時有80%電量,可行駛25公里計算,按此計算,滿電狀態(tài)最大行駛里程應該不低于30公里。此外,據媒體報道,小鹿電單車的續(xù)航也達到了60公里。
但電單車不可避免會遇到一個問題:電瓶使用時間過長后,會出現電池老化,續(xù)航公里數大打折扣。
至于用戶體驗,我們在試騎過程中沒有發(fā)現任何不適。
如果非要說一個槽點,那就是定點還車。
7號電單車目前只在上地地鐵站大約方圓1公里的范圍內設置了停車點,每個停車點相距300米左右。但與有樁單車不同的是,7號電單車的停車點沒有任何標識物。用戶只能通過App查看自己是否在停車點附近。
另外,非定點停車需要加收費用,至于具體收費說明,我們僅在車筐內的宣傳單上找到了“按距離扣‘非定點還車費’”的字樣。身處上地地鐵站的,我們嘗試定位到沒有停車點的五道口,App顯示加收還車費100元。
不過,據《北京商報》報道,7號電單車目前僅在北京昌平區(qū)、海淀區(qū)和石景山區(qū)的部分區(qū)域投放了2000輛電單車和1500個停車點,因此并不能斷定停車點真正鋪開后,對用戶來說是否便利。
除上面提到的幾家外,共享電單車領域也已經有其他玩家入場,騰訊創(chuàng)業(yè)對此作了初步整理:
共享電單車會代替共享單車嗎?
隨著共享電單車重現街頭,有一個問題開始引起關注:共享電單車會成為共享單車最大的威脅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下兩者的不同:
1、產品定位:
共享單車的初衷是解決從地鐵/公交站到目的地最后幾公里的出行需求,但隨后人們發(fā)現,3公里以上10公里以下的行程騎車太累,依然是一個痛點,而共享電單車解決的正是這種中短途出行需求。
但部分共享電單車有固定的停車點,這樣就讓它的存在非常雞肋:
用戶從出發(fā)點走到電單車的停車點就需要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如何解決?是步行,還是騎共享自行車?
2、運營難度:
共享電單車的運營難度會高很多。
電單車需要充電,其充電方式是也最關鍵的運營手段,決定了運營成本。
其次,由于電單車的制造成本更高,其投放的數量相對共享單車來說會更少,因此更考驗項目方的投放精準度。
第三點,由于共享電動車的車身更重,基于潮汐效應的“調度工作”難度更大。
前段時間,摩拜單車為了能提高調度效率,降低成本,還推出了“紅包單車”活動,來增加那些偏僻角落里的單車使用頻次,可見單車的調度成本是極高的。
但單車調度還可以使用三輪車、貨車等集體搬運,而共享電動車的車身更重,調度起來難度更大了,這塊成本也就急劇上升。
3、造價和零部件:
共享單車的損毀和零部件殘缺的情況極為常見,而單車的損毀率也在10-30%之間。對于成本更高的共享電動車來說,對防盜和防拆卸的功能要求更高。
除此之外,共享電單車想要替代共享單車。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投放量問題,這一點上,共享單車本身已經具備領先優(yōu)勢,再加上成本問題,共享電單車的投放速度必定慢于共享單車,因此短期內要取而代之還不太現實。
此外,共享電單車面對的市場實際上是細分中的細分。出于價格和便捷性上的考慮,共享電單車在很多場景下都只能是用戶的次優(yōu)選擇。但未來如果共享電單車真能做到非常精準的投放,例如通過分析地圖篩選出距地鐵/公交站3-10公里的熱門目的地,那么也有可能從共享單車手中奪取部分地盤。
共享電單車難在哪里?
相比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的門檻也相對更高。武漢小象創(chuàng)意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有電單車租賃品臺“八點到”和“芒果電單車”兩款產品,創(chuàng)始人杜相輝告訴騰訊創(chuàng)業(yè),共享單車主要有三大競爭壁壘:
1、更為嚴密的防盜系統(tǒng)。對于盜竊共享單車的人來說,毀壞車鎖(智能鎖相對更難損壞,但普通車鎖很容易拆卸)即可將車搬回家,而電單車如果損壞了,搬回去等同于廢鐵,就完全無法使用。
此外,零部件拆卸后也不適配其他電動車,一些電單車配置的鋰電池也有獨特的防盜系統(tǒng),防止小偷只偷鋰電池(電動車最貴的零部件屬鋰電池)。
2、質量達到國家標準,并拿到牌照。目前,國內與電動自行車直接相關的法規(guī)是1999年出臺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其中對電動自行車的外觀、車重、車速、管理等各項指標,均有嚴格規(guī)定。比如,符合國標的電動自行車,車速不能超過20公里/小時,整車車重不能超過40公斤,并且必須具備良好的腳踏騎行功能。
未達國標是目前市場上很多共享電單車共同面臨的問題。此前曾被媒體曝光非法上路的電斑馬,僅沒有腳蹬一項就已經屬于超標。
之前那些被國家叫停的共享電單車,也是因為沒有牌照,上路后會有安全隱患。
3、大量線下運營服務人員。由于電單車需要充電,精準度要求也比共享單車更高,因此運營成本會大大增加。
芒果電單車在采訪中也對騰訊創(chuàng)業(yè)提到過,芒果電動車將在北京安排密集的線下運營人員,及時響應用戶需求。
但在充電問題上,技術手段和運營手段的結合,可以提高充電效率,從而降低成本。
現在,共享單車的戰(zhàn)爭尚且勝負難分,共享電單車的命運更加難以預測。面對共享單車的亂停放現象,我們只有期待,共享電單車能真正解決公共交通、私家車、共享單車等等無法觸及到的用戶需求,而不是白白成為公共空間的負擔。
產業(yè)電商的上半場才剛剛開始……